全球产业链“梗阻” 中国怎样擦亮“世界工厂”招牌?

2020.05.25       类别: 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为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全球化正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多点“梗阻”的新考验。面对挑战,中国如何稳产固链,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擦亮“世界工厂”的金字招牌,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

       研判趋势 全球化不可逆

 “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还会继续往前走,这不是少数国家、少数政客能够阻挡的。”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

  经济全球化不仅符合各国切身利益,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李东生认为,各国有其比较优势,全球产业链分工是市场化行为。“虽全球产业链重构、经济全球化规则调整会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大格局、大趋势不会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表示,经济全球化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分工模式,这是经济运行效率最高的模式。“受成本、劳动力因素影响,跨国公司既无动力搬迁回国,也无法搬迁回国。”

  他认为,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多点“梗阻”现象主因系疫情导致多国经济停顿、物流受阻。若想人为“阻断”产业链,只会带来全球经济更大范围衰退,“没有一个国家会因此得利”。

  修炼内功 提升产业链价值

  面对全球经济变局,中国“处变不惊”,官方多次指出要“做好自己的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鹰控股主席、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会长陈仲尼就此建议,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和巩固自身优势,实行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加快自身产业链升级以及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想防止产业链‘被脱钩’,就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与地位。”

  此方面,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苏州有最新实践:当地日前举行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与包括微软、阿迪达斯、罗氏诊断等国际知名企业签约合作,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表现出疫情背景下国际产业合作“强劲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此举旨在谋求“以产业链协同合作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他还就修炼“内功”提出,应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

  优化环境 培育发展沃土

 “保护中国产业链,就是保护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面对疫情等多重风险,中国要以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抓住“时间窗口”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链发展的土壤,加大对企业全方位支持。

 “具体来说,可以围绕投资环境、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企业获得感等,结合各自地缘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精准施策。”张天任认为,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过程中,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建立全面统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市场所有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外向型经济十分活跃的浙江是展示中国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在该省制造业大市绍兴,当地3月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这一表现源于当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其中就包括该市近年来的产业发展部署。

  就擦亮“世界工厂”招牌,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建议,应从国家、区域、创新、产业等层面推进现代集群制造,如全国视角下,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城市群为区域单位,明确各地在制造业集群培育中的产业优势和定位,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马上住家居涂料焕新店
全国合伙人招募
姓名*
电话*
*
请选择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
请选择
*
请选择
验证码*
地址查询
专卖店授权号查询